勇闯“三关”之后,汽车产业仍有三大隐忧

  在产销3000万辆汽车的背后,是整个产业巨大的产能放空。

  在新能源产销接近1000万辆大关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无序竞争,乱象丛生……

  在汽车出口近500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的光环下,我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市场的根基并不稳固。

  龙年在即,在预测全年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时,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亮点仍不时被提起: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6%和12%,产销量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勇闯三个大关:第一个大关是结束了十多年的震荡和徘徊,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第二个大关是新能源产销已然接近1000万辆,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5.8%和37.9%,市场占有率高达31.6%。第三个大关是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全年实现出口汽车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5.7%。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以上亮丽、鲜活的数字背后,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暗含着巨大的隐忧。

  首先,在产销3000万辆汽车的背后,是整个产业巨大的产能放空。

  据乘用车联席会议数据,到2022年底,汽车企业产能前20家合计为3749万辆,约占总量近九成,但是整体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50%。更早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也就是说,即使达到历史最高位的产量,汽车行业仍有一半左右的产能放空。其中,不乏传统燃油车企的产能放空,更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过剩。有分析指出,到2023年中,我国新能源车产能为2000万辆,而当年产量不足1000万辆,平均产能利用率也不到50%。业内人士形成共识的是,随着新企业的加入和现有企业的扩能,产能过剩还将加剧。

  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不可避免的恶性竞争,如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等,不但冲击汽车市场,也让汽车企业入不敷出,深陷难以盈利的泥沼。而新能源车产能过剩,还将引出更多新势力企业的退出,及今后新能源车回收和处理等一系列难题,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其次,在新能源产销接近1000万辆大关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无序竞争,乱象丛生,亟待来自市场和管理方的规范与治理。

  一段时间以来,新能源车、新能源车企业,甚至是新能源车市场时时处处都给人以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但仍然避免不了快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新能源车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的动辄公司关门、高管跑路、员工被欠薪、车主被遗弃、服务没着落;新能源车产品技术和质量问题频发,如断轴、自燃、续航里程虚标及突然情况发生等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再加上出现问题后普遍存在的推诿、扯皮、甩锅……当然也有管理部门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或不够完善,都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埋下隐忧。

  在一年多前,潍柴集团董事长兼CEO谭旭光经过认真考虑后,就曾炮轰:这几年,新能源行业比较热闹,一窝蜂上,无序竞争。很多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资本概念膨胀财富,导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无序的资本膨胀。

  最后,在汽车出口近500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的光环下,我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市场的根基并不稳固,有大量基础性、适应性和开拓性工作要做。

  近期,在汽车出口热中出现的一个怪相不容忽视,就是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所谓零公里的二手车。据专业人士分析,这些车只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而生产的,对当地环境和法规等并不适应,有些还是灰色渠道出去的,价格在当地市场比正常出口的产品低20%以上,不但把自主品牌在当地积累的口碑砸掉了,而且伤害了在当地的合作伙伴。同时,对当地消费者也产生迷惑。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车子的售后服务没有人管。

  对汽车出口第一,也存在不同认知。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直言,我们一直不太鼓励提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说法,因为贸易出口只是汽车出口的很小一部分,比如日本去年海外生产汽车约1700万辆,德国和美国也大多在海外生产。未来更多实现在海外市场本土化生产,才能说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功。显然,我国汽车出口仍任重道远。

内容由作者提供,作者:武汉汽车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tvyscj.com/6739.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4年 2月 2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4年 2月 2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