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在以非常健康的方式增长,而在这个过程中,略显稚嫩的自主品牌始终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而终端更多的份额和红利则被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然后从近几年开始,固化的格局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刚过去的10月,可以算是一个关键的、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根据乘联会公布的相关成绩单,自主品牌在乘用车零售和批发市场的份额均已超过50%。
具体来看,10月份,自主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22%,份额达到51.5%,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在批发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也增长到53.8%,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1个百分点。
正因为上述的强劲表现,比亚迪、吉利、长安首次坐上了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前三的位置,联手将占据优势的一汽大众挤到了第四的位置。在其背后,上汽大众、SAIC通用、东风日产的名字依然屹立不倒。
在这一点上,作为旁观者,我可以自豪地说,合资品牌孤军奋战、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自主品牌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完全可以与之抗衡,甚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的胜利!这是积累之后自然而然的胜利!这是一场永远不会再被反击的胜利!
是真正的助燃剂
在这一段的开头,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组客运协会公布的数据。即虽然10月份乘用车零售额达到184万辆,但环比仍有4.3%的下降。同样,虽然10月份厂商批发销量达到219.1万台,但环比出现了4.6%的下滑。
而这样的走势,出现在所谓的“金九银十”中,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然后变相证明由于各种不可抗力,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意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大环境处于堪忧状态。
但反馈到全市场后,1-10级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仍达到1671.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3.0%。1-10月,厂商批发销量克服重重困难,达到1889.3万台,同比增长14.0%。
那么,我不禁疑惑,到底是谁充当了中国车市逆势绽放的“助燃剂”?思考片刻,答案很快浮出水面——汹涌澎湃的电改浪潮。
作为论据,同样来自乘联会公布的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7.6万辆,同比增长85.8%。1-10月,新能源乘用车501.5万辆,同比增长110.8%。
10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达到55.6万辆,同比增长75.2%。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
同时,10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商的批发渗透率达到30.8%,比2021年10月份的渗透率18.4%高出12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普及率达到47.7%。
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30.2%,比2021年10月18.5%的渗透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52.9%。
显然,亮眼的数字不会说谎。不管你承不承认,汹涌澎湃的电改浪潮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猛烈。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品牌无疑掌握了各个细分领域爆款产品的定义和定价权。
另一方面,10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榜前15名,除了特斯拉和一汽大众,其他位置都被中国车企牢牢占据,前五名中也能看到比亚迪、长安、吉利的名字。
顺势而为,越来越确定谁是这个全新游戏的规则制定者。而也正是因为新能源板块巨大的量变提供的强大支撑,使得自主品牌能够直面合资品牌,直到最后胜利也绝不落下风。
总而言之,时代真的变了,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才是真正的领袖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过往的经验并不提倡盲目乐观,但按照目前的趋势,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积极进行电动化改造,尽力以诱人的红利抢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无疑是最重要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4月正式宣布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比亚迪,已经给大家提供了最好的模板。
年初的时候,或许没有人预料到它的终端性能会以这么快的速度变化,达到这么高的量级,但现在他们不得不接受,这已经成为事实。众所周知,在刚刚过去的10月,这家长期领跑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再次交出了一份无可争议的成绩单。
具体来看,共销售新车217,816辆,同比增长142.2%。其中,乘用车销量达到217518辆(其中出口汽车9529辆),同比增长144.7%。DM车型销量114361辆,EV车型销量103157辆,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290万辆。
同时,王朝系列,10月,汉家共销售31614辆,累计销量超过37万辆;唐家祖共销售17161辆,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宋家族共销售56843辆(其中出口705辆),累计销量超过140万辆;秦家族共销售34670辆,累计销量超过80万辆;该家族销售汽车27,548辆(其中出口汽车7,130辆),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
海洋系列,10月共售出11267只海豹,环比上涨50.8%;05型驱逐舰共销售9111辆;海豚共销售25336辆,累计销量超过18万辆。
更重要的是,1-10月,比亚迪累计销量已达139.79万辆,同比增长233.92%,无限逼近140万辆大关。根据其目前的订单和产能释放情况,剩余两个月继续突破20万辆大关,全年突破180万辆大关,基本稳定。
作为亲历者,我不禁由衷感叹:“目前比亚迪无疑已经成功实现了在售产品的爆款化目标,插入两条技术路线与纯电齐头并进难度极大,两者内耗并不明显。”
年初,王传福表示:“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合动力、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走路,即将迎来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大爆发。”显然,我没有食言。
顺势而为,读者难免会问:为什么比亚迪是成功的大器,而不是其他同样在积极转型的自主品牌?
至于答案,在我看来很简单:首先,从大环境来看,终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认知水平的积极变化肯定占了很大比重。
其次,从企业本身来看,比亚迪的每一步都是经过不断积累才踩对了节点,无论是垂直供应链、成本控制、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甚至是销售网络。比如DM-i的流行带动了EV板块向上。
再者,必须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丰田、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盲目崇拜的消失,越来越强烈的家国情怀也催化了比亚迪的热销。
综上所述,气候、地理位置、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缺一不可。当然,很多东西是别人羡慕不了的。而处在一个全新的轨道上,一旦先发优势完全确立,就会滚雪球。
再者,风头正劲的比亚迪,在丰富的车型阵容、单车均价上涨、销量上升的综合支撑下,无疑处于上升通道。
顺势而为,北京时间11月8日,比亚迪正式宣布旗下高端品牌命名为“仰望”。根据已知信息,首款产品定价区间高达800-150万元,暂定年底发布,2023年上半年上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高端的内涵不是简单地卖个贵价钱,或者堆砌华而不实的零件,或者吹嘘。真正的高端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体现。
可喜的是,长期以来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发展理念的比亚迪,实现了从技术、产品到市场的全方位爆发和领先。这一次借助“仰望”,无疑是有备而来。
总之,可以预见,随着自主品牌中出现越来越多像比亚迪这样敢于牺牲激烈攻势的领军人物,中国汽车企业的胜利会越来越强。
上一篇
已是最后文章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
纯电动汽车作为当前车市最火的车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各大汽车品牌都开始推出自己的纯电动汽车。那么纯电动汽车值得买吗?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深入,各大车企都推出了混动车型,其中技术相对成熟的油电混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么,20万左右的混动车型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呢?
在寒冷的冬天,车主为了让车厢里的温度更加适宜,会开启暖气,掌握暖气的正确使用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汽车开暖气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汽车仪表盘显示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一种装置,上面主要包括燃油指示灯、清洗液指示灯、电子油门指示灯、前后雾灯指示灯及报警灯,可以随时监控汽车状态。那么奔驰仪表盘gforce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