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小米汽车掌门人雷军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颇具争议的言论:“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全球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跻身前五,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将是残酷的。”
瞬间舆论炸开了锅,雷军短时间内冲上微博热搜,下面的评论也极具讽刺意味。
表面上看,雷军的话还是挺震撼的。一个车还没造出来的新品牌,就敢说排名全球前五,年出货量5000万辆。这是一本不切实际,野心勃勃的反面教材。
但换个角度,作为一个成功的连载创业者,雷军真的这么口无遮拦吗?
关于世界前五的话题,蔚来汽车的李斌也参与其中。
前段时间,蔚来汽车在德国举办了NIO柏林2022大会,李斌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随着相关子品牌产品的上市,蔚来汽车的总销量也将快速增长,希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两位创始人异口同声地提到,要成为纯电动汽车世界前五。这是什么操作?是自大吗?还是想再兴风作浪?
判断不等于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是一种判断,一种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判断。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传统汽车生产流程繁琐,核心技术门槛高,需要整合供应链的能力。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门槛在降低,正在向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标准产品演进。三电、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配置等重要部件也将是未来的标配产品。
发动机和变速箱换成三个电器,高端品牌和低端品牌在动力和能耗上的差别没有传统车型那么大。总的来说,在电气化时代,汽车过去很多复杂的东西都可以进一步简化。
汽车原有的壁垒正在一点一点被打破,主机厂只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完成组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李要大力推广沙发彩电冰箱,为什么说未来智能汽车最重要的是操作而不是制造本身,因为未来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在机械层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真的越来越像消费电子产品了。未来汽车市场和消费电子一样,可以用更少的产品取得更大的份额,行业集中度快速聚集,然后胜者全得。
套用电子消费市场的发展路径,人们很容易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未来汽车市场将向少数大品牌集中,市场份额将高度集中在顶级玩家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雷军和李斌当然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这少数几家之一。就好像我们下定决心要考100分一样。虽然我们知道不可能完成,但当有人问的时候,我们必须发誓朝着100分努力。
这是一种态度。
雷军的前提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雷军的言论有一个前提,就是“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阶段”?谁也不知道成熟阶段什么时候到来,会是什么样的形式。
既然未知,就意味着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那么,网友用如此强烈的语言嘲讽雷军是否过于草率?
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作为一个创业者,他讲梦想,讲故事,讲情怀。他的屁股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这就决定了他必须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位置和角度来讨论一个感兴趣的事情。这是完全正常的。
不要太激动。
现在大家的判断都是基于燃油车市场的现状。
从目前的汽车市场来看,2021年,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销量排名第一,丰田整体销量1050万辆,大众整体销量不到900万辆,通用汽车整体销量600万辆,排名第五。
雷军说第五名出货量1000万辆,目前已经是第一名了。
还有人说小米产能根本不达标。按照计划,小米将分两期建设整车厂,实现年产30万辆,离1000万辆还很远。
从目前的市场逻辑来看,雷军的1000万辆显然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
基于此,当然大家会认为雷军是在吹牛,在博主眼里,然后认为网上造车只是瞎折腾,割韭菜。
不过请注意,以上只是基于目前市场情况的判断,雷军说的是电动车行业的成熟期。这完全是两个时间阶段,不能用现在的逻辑看未来。
人们评价汽车
回到雷军1000万的出货量,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小米汽车除了造车,还卖软件和自动化技术。就像华为一样,作为供应商,把自己的RD成果卖给同行,很容易实现1000万辆的目标。
当然,这只是猜测,我们就听听吧。
上一篇
已是最后文章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
纯电动汽车作为当前车市最火的车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各大汽车品牌都开始推出自己的纯电动汽车。那么纯电动汽车值得买吗?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深入,各大车企都推出了混动车型,其中技术相对成熟的油电混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么,20万左右的混动车型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呢?
在寒冷的冬天,车主为了让车厢里的温度更加适宜,会开启暖气,掌握暖气的正确使用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汽车开暖气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汽车仪表盘显示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一种装置,上面主要包括燃油指示灯、清洗液指示灯、电子油门指示灯、前后雾灯指示灯及报警灯,可以随时监控汽车状态。那么奔驰仪表盘gforce是什么意思?